武汉科技报讯(记者 盛甜 摄影 刘炼 通讯员 高笛)10月21日上午,2025年第三期“荆楚科普大讲堂”(科协讲堂)院士科普报告会在洪山礼堂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纺织大学党委书记徐卫林教授以《纺织科技是推动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为题作专题报告,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周德文主持报告会,省直相关单位代表现场聆听。
此次报告会聚焦前沿纺织科技,旨在为湖北实施科创引领战略凝聚智慧,助力“十四五”任务冲刺与科技强省建设。报告中,徐卫林院士从人类文明演进视角切入,系统梳理纺织科技的发展脉络——从远古先民的麻丝织物,到引爆工业革命的纺纱机械革新,再到支撑航天事业的特种纺织材料,深刻阐释“每一次纺织科技突破,都在重塑生产模式、提升人类生活品质”的核心逻辑。
针对当前科技强国建设需求,徐卫林院士指出,纺织科技已超越传统“穿衣”范畴,成为保障国家安全、破解“卡脖子”难题的关键领域。他结合实例介绍,从航空航天领域的耐高温、抗辐射材料,到医疗健康领域的可降解医用纺织品,再到新能源领域的储能纺织器件,纺织科技已深度融入国家战略产业体系,成为构建自主可控产业链的“硬核力量”。
此外,徐卫林院士还围绕纺织科技的多元应用场景展开深入阐释。在智能穿戴领域,详细介绍了各类创新成果,比如能监测孕妇子宫活动、预防心脏病突发、纠正坐姿的智能服装,还有可感知环境变化的智能变色、调温纺织品,以及具备形状记忆功能的面料等。这些纺织品融合了纺织、电子、生物等多学科知识,像仿生般能感知并响应外界,为人们健康与生活带来便利。在结构材料方面,以碳纤维为代表的高性能纤维基复合材料,凭借质轻、强度高、耐高温等优势,从航空航天领域拓展应用到汽车工业,不过目前因成本和技术限制,主要用于高端定制汽车部件。他强调,服装功能正从遮体避寒、时尚美观,向服务大健康方向演进,而这些纺织科技成果,正是湖北纺织产业从“传统制造”向“高端智造”转型的生动体现,也彰显了纺织科技在推动人类文明、国家战略及地方产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周德文在总结时表示,徐卫林院士的报告兼具思想深度、战略高度与湖北温度,从文明交流、国际贡献、强国支撑、未来展望四个维度,清晰勾勒出纺织科技与人类发展、国家战略、地方产业的紧密关联。他呼吁参会人员以此次报告会为契机,进一步提升科学素养、强化战略思维,持续关注纺织科技等湖北重点科技领域发展,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为湖北加快建设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推进先行区建设凝聚合力。
据悉,“荆楚科普大讲堂”是省科协打造的高端科普品牌,旨在通过邀请院士专家开展前沿科技解读,搭建科普交流平台,为湖北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注入智力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