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申明:本站为公益科普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布时间:2025-11-17 10:45 来源:武汉科技报
武汉科技报讯(记者 丁莹 代钰 廖相博 摄影 肖凯 视频 吴至清 张浩邈 李志翔 通讯员 高笛 陈长丽)11月15日,中国科学院第八届科学节·武汉专场暨2025年湖北省科普嘉年华在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磨山园区盛大启动。这场集结30余家科研机构、高校及科普单位力量的科学狂欢,以“嗨,科学!—好奇探索未知,科学连接未来”为主题,将100余项科技展品、互动体验与特色节目搬进自然园林,让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与荆楚本土科教资源深度交融,为公众献上为期两天的“可玩可学”科普盛宴。

上午10时,充满未来感的人机共舞表演率先点燃现场气氛,灵活的机械动作与舞者的优美姿态默契配合,拉开启动仪式的序幕。随后,诗词朗诵的深情演绎、歌曲演唱的婉转旋律,让科技与艺术在舞台上碰撞出别样火花。湖北省科普工作者代表现场宣读科普倡议书,号召全社会以实际行动学习宣传新科普法,共同营造人人参与科普、热爱科学的浓厚氛围。



湖北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周德文,中国科学院院士、天体物理学家武向平,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副院长、分党组成员关武祥,湖北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朱志斌,武汉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定君,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副主任刘宏涛等领导出席仪式,与“2025年荆楚最美科技工作者”“2025年湖北省科普大使”“2025年湖北省十佳网络科普达人”等代表共同见证活动启动。

启动仪式后,周德文等领导一行深入“零距离”“创新展”“科创荟”等各大板块巡展,详细了解展品特色、互动体验流程及科普成效,与现场公众、科普工作者亲切交流。
作为活动的核心亮点,“零距离”版块成为青少年追捧的焦点,中国科学院院士武向平带来的《认识我们的宇宙》主题讲座座无虚席。“宇宙中只有5%的物质是我们已知的,剩下的95%都是暗物质和暗能量,等待着你们去探索!”武向平院士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宇宙大爆炸、暗物质等深奥的前沿知识娓娓道来。同步开展的《AI赋能的中小学科技教育》《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其保护》《诗经里的动植物》等主题讲座,从人工智能到自然生态,多维度拓宽了公众的科学视野。

“创新展”版块则堪称“大国重器”的集中亮相,一批代表国家顶尖科技水平的科学装置模型首度在汉集结。能捕捉宇宙伽马射线暴的“拉索”(LHAASO)模型、探索宇宙奥秘的爱因斯坦探针卫星、领跑全球量子通信的“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还有直击苍穹的“力箭一号”火箭等展品前都围满了驻足观赏的市民。湖北本土科研力量同样耀眼,全球首座300兆瓦压气储能示范工程对应的“深地储能工程模型”,直观展现了湖北在新型储能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色彩斑斓的“鱼类双染标本”则生动呈现了荆楚大地的生态保护成果。

兼具趣味性与实践性的“科创荟”与“创工坊”人气高涨,成为亲子互动的热门打卡地。“科创荟”打造的科学“宝藏集市”上,晶莹剔透的矿物标本、精巧的斗拱模型、形态各异的化石及骨骼标本让小朋友们爱不释手。“创工坊”内,孩子们在志愿者的指导下认识太空“鱼”航员、探秘芳香植物的奥秘,亲手体验蓝晒工艺。

“嗨剧场”上演科普剧《地脉寻踪》《本草长歌》,实验秀《科学嗨起来》及航模表演、科学演讲等20余场节目,让科学“活”起来。

在“科学之美”展区,《科普法》以漫画形式解读,湖北省“十四五”科普工作成果展生动铺陈,科学公式与简笔画展相映成趣,展现理性思维背后深邃的艺术美感。“非遗民俗科普大篷车”“地质就在你身边”等特色项目,凸显荆楚科教特色。

“中国科学院科学节与湖北科普嘉年华两大品牌首度联合,是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协同发展的生动实践。”湖北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朱志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活动通过前沿技术展示、科艺融合、市场主体联动、信息化传播四大结合,让科学以更鲜活、更亲切的姿态走进大众生活。

据悉,中国科学院科学节自2018年起举办,这是专场第三次落地武汉植物园;湖北科普嘉年华是省级十佳科普活动品牌。活动持续至11月16日,武汉植物园免费发放2000张门票,首日现场参与超1.5万人次。本次活动在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视频号、抖音、微博,中国科普博览官网、微博、B站、抖音、快手、百家号、头条号、知乎号,新浪新闻客户端,湖北省科普融媒体联盟、武汉科技报,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客户端、官方微博、视频号等众多平台同步进行现场直播,直播总播放量达121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