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科普工作站 科学辟谣 应急科普 荆楚科普大讲堂 科普游楚天 科普微直播 科学大观园 健康咨询吧 科普100问 科学竞技场 热点科普

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能源体系发展路径专题论坛成功举办

版权申明:本站为公益科普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布时间:2025-07-17 10:47 来源: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

  7月11日,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能源体系发展路径”专题论坛于中国科技会堂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承办。百余名能源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行业代表、研发机构负责人受邀参加,围绕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我国能源转型等议题,探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能源体系发展路径,通过分享最新研究成果、行业实践与发展经验,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聚力共促,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蓝图向高向远

  本次论坛邀请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综合系统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许洪华,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综合系统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研究员时璟丽,凤麟核中子科学(重庆)研究院技术总监王明煌,为与会者带来3场独具见解的主旨报告,从技术研发、最新政策、场景拓新等角度,深入探讨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发展趋势与创新实践。

  刘永前 鲁宗相

  许洪华在主题为《基于碳中和的我国能源转型路径及对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需求》的报告中,指出我国能源转型的现实路径核心是深入挖掘煤电的灵活性,结合储热和热力电池技术,和抽水蓄能一起支撑我国低碳低成本转型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新型能源体系。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多能互补、冷热电氢联供、源网荷一体是能源系统技术发展的趋势,构建未来低零碳的能源体系各种不同的可再生能源、储能、绿氢、气象、生态等技术的定位变化及所起的作用。

  许洪华报告

  时璟丽在《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创新新能源生产消费集成融合发展模式》的报告中提出,顶层设计鼓励推进各类集成式发展的新模式和新业态,推进新能源更大规模发展的相应作用,而绿电直连对于探索更多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新模式和新业态具有里程碑意义。

  时璟丽报告

  王明煌在主题为《基于“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体系的经济型聚变能》的报告中表示,有着“资源持续、清洁、安全、强力”四大禀赋的聚变被视为人类理想的终极能源,是国际竞争的焦点赛道之一。未来聚变的发展不能只讲温度、密度、约束时间等物理指标,还要注重成本与迭代速度。科技进步要瞄准产业,实现经济价值,充分结合金融资本,有助于增快技术的进化速度。当“科技-产业-金融”联动出现在聚变领域,能够以分步盈利的方式持续兑现价值。

  王明煌报告

  扬优成势,新能源技术与应用场景逐质精进

  专题报告环节,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综合系统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邵桂萍主持,现场嘉宾共同探寻能源强国建设“密码”。

  邵桂萍主持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研究员张川从终端用能、未来发展等角度解读未来能源系统中P2X的定位和作用,P2X对电力负荷存在总量与用电形式的影响,氢氨醇系统能量效率的影响因素等。华北电力大学教授阎洁分享了20年来专注风光水一体化预测的过程与收获,未来在新型电力系统、风光水一体化开发、一体化运行等场景中,一体化预测技术将有广阔应用前景。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研究员李海波从应对灵活性矛盾、重视场景生成技术、加强灵活性资源协调规划三个方面,解析如何更好构建源网荷储协同的新型电力系统。国科绿氢(大连)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萌通过诸多实践案例,详解如何通过发掘足够便宜的绿电场景,结合当地市场用氢需求,构建绿色低成本氢能应用体系,更好实现绿氢经济价值。

  左上张川、右上阎洁、左下李海波、右下王萌

  论文交流环节,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长沙供电分公司的代表分享了《考虑不确定性的分布式能源可控调控方法》相关成果。

  论文交流

  论坛对话环节,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综合系统专业委员会主任许洪华主持,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综合系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华北电力大学教授刘永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研究员赵勇强,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能源战略所副所长高慧,凤麟核中子科学(重庆)研究院技术总监王明煌,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研究员张川作为对话专家,就能源领域发展的核心要素与关键痛点展开互动交流,分享案例、提炼经验,以期提升能源产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智慧能源新质生产力。

  创领未来,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赋能走深走实

  来源: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

编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