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科协动态 科学辟谣 应急科普 荆楚科普大讲堂 科普游楚天 科普微直播 科学大观园 健康咨询吧 科普100问 科学竞技场 热点科普
当前位置:科普湖北云 > 热点科普

宝宝咳喘不止?合胞病毒高发季来袭,家长速看

版权申明:本站为公益科普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布时间:2025-10-09 11:10 来源:湖南医聊

  相信关注宝宝健康的家长们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早有耳闻,随着秋月送来了凉意也将“合胞病毒”带到了朗州大地,最近身边好多小朋友都在发热、咳嗽、喘息。

  我们在给这些小朋友完善病原检查时,发现“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率在大幅上升,很多家长们常常询问: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什么?它到底厉害不?除了咳嗽、喘息还有什么其他症状?如何才能避免我家宝宝被感染?

  这里,常德市第四人民医院花几分钟的时间带大家去了解这个病毒。希望能在这个双节将至的大好日子,让大家远离疾病、安度祥和的国庆中秋。

  一、什么是呼吸道合胞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世界范围内5岁以下儿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病原体之一,严重危害儿童健康。

  对大孩子和成人可能只是“普通感冒”。但对2岁以下婴幼儿,尤其是6个月内宝宝,容易发展为毛细支气管炎或肺炎,出现呼吸急促、喘息、喂养困难。婴儿感染RSV后出现反复喘息、气道高反应,甚至哮喘的风险增高。

  二、流行特点

  北方:秋冬季—早春(10月至次年3月),11–12月高峰。

  南方:秋冬季或潮湿雨季。

  潜伏期:2–8天;咳到第7–10天仍带毒,传染力MAX。

  可通过飞沫、直接接触或污染物体表面传播。

  三、临床表现

  1.常见症状:咳嗽、喘息、发热、鼻塞、咽痛和食欲下降等。

  2.小于2岁婴幼儿,特别是6个月龄内婴儿,突出表现为毛细支气管炎或肺炎。病初2-4天表现为发热、鼻塞和流涕,之后很快出现咳嗽、喘息、呼吸急促等下呼吸道感染症状,可有呼吸费力和喂养困难等。

  3.2岁及以上幼儿和儿童多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如鼻塞、流涕、咳嗽和声音嘶哑,可有发热;也可表现为气管炎、支气管炎和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

  4.重症RSV感染:可出现呼吸增快、呼吸困难、发绀、鼻翼扇动及肺外并发症,如心肌炎、心律失常、惊厥、肝功能损害等。

  注:哪些信号提示立即就医?

  1.呼吸急促/费力(小月龄宝宝>60次/分,1岁内>50次/分,1–2岁>40次/分)。

  2.喂养差、拒奶、尿量明显减少、明显嗜睡或烦躁。

  3.口唇发紫、鼻翼扇动、胸壁凹陷。

  4.心动过速。

  5.高热持续不退。

  6.高危宝宝(早产儿、先心病、慢性肺病、免疫低下),即使症状不重也建议早就诊评估。

  四、在家护理小贴士

  1.鼻塞、流涕:加强通鼻——生理盐水滴鼻+棉签/吸鼻器,保持气道通畅。

  2.发热、精神尚可:≥38.5℃,不适无用药禁忌者可酌情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热(按体重计算,具体请遵医嘱)。

  3.喂养:大宝——少量多次、易消化食物;小宝——少量多次,母乳优先,观察尿量≥6次/天。

  4.在家观察:宝贝精神、吃奶、尿量、呼吸情况;慢性病孩子建议家中自备脉氧仪,检测外周血氧饱和度,如发现血氧饱和度降低,及时就医。

  五、临床治疗

  1.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

  2.抗生素无效,除非结合细菌感染。

  3.重组人IFN-α雾化、中成药等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

  4.症状重者、高危宝宝需住院治疗。

  六、居家预防

  1.母乳喂养至少6个月(小月龄)。

  2.做好手卫生(乙醇类消毒剂、肥皂水)、做好物体表面消毒。

  3.佩戴外科口罩、避免暴露于烟草和其他烟雾。

  4.减少外出次数及保持社交距离等。

  七、被动免疫

  1.长效单抗:尼塞韦单抗

  新生儿/婴儿首个RSV流行季单次注射,保护期约5个月,有研究显示可长达11个月,覆盖整个高发季,能显著降低重症和住院风险。

  2.疫苗:国外目前有应用于产妇以及老年人,国内尚在临床试验或评审中,尚未上市,拭目以待。

  根据以往经验“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可防可控,但是当婴幼儿近期出现“感冒”症状一定要仔细甄别,及时就医。相信通过我们共同努力一定能呵护好每位宝宝的健康!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常德市第四人民医院 儿科 李倩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陈雅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