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们从地面上升至八点六公里的高空时,天空一直是蓝色的;当上升到十点八公里的高空时,天空成了暗蓝色;再上升到十三公里高空时,天空呈暗紫色;超过十八公里的高空,由于空气非常稀薄,光不发生散射,天空成了一片暗紫色。这时出现了人们从未见到过的景观:太阳和星星同时争辉。由此可见,名副其实的蓝天离地面只有十公里左右。
从人们的普遍理解来说大气层有多厚天就有多高?那么,如果这样计算,天到底有多高呢?
1783年,法国的孟特格菲兄弟俩成功地释放了人类第一个热气球,热气球载着两名勇敢者飞上天空。这个热气球上升了900多米。
1804年,法国科学家盖吕萨克乘气球上升到了约7千米的高度。
1892年,科学家设计出带有仪器的无人乘坐的气球,这样就能升得更高。
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设计出能保持地球表面空气压力和温度的密封舱,人类得以进入更高的大气层。
1938年,被命名为“探险者2号”的气球上升到21千米的高空。
1960年,载人气球已能上升到34.5千米,而不载人气球已能到达40-50米的高空。
再后来,飞机、火箭、人造地球卫星的发明,使人们对大气层有了更科学的认识。
大气层随与地表面的高度不同,其内含的成份、物理、化学特征不同,科学家为了研究揭开大气的秘密,把整个大气层根据其温度变化、成分、电磁特性随高度分布的不同而分成若干层次。
根据温度变化,科学家将大气层分为5层:对流层、平流层、、逃逸层、电离层、磁层。有人认为磁层顶才是大气圈的顶,依据是太阳风是太阳向外抛出的稳定粒子流。它与磁层之间的边界即为磁层顶。磁层在太阳风的作用下发生一系列变化:向着太阳的一面被压缩了,而在背着太阳的一面形成了一个类似于慧星一样的长尾巴枣磁尾。向着太阳的一端距地心约十几个地球半径,即70000~80000千米,它的尾长(背着太阳一端)约l00个地球半径,即600多万千米。因此以这个标准看天有600多万千米高。
如果用科学的说法来说的话,关于天的高度可能是宇宙的高度,现在科学家已经用科学的方法观测到100万光年的距离,还没有看到宇宙的边缘,也就是说,现在的观念应该是天有无限高(最起码是应该大于100万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