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以国之所向为使命,他们勇攀高峰,敢为人先;以民之所需为担当,他们扎根一线,默默耕耘。他们是荆楚科技浪潮中的中流砥柱,是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生动诠释者,为湖北加快建设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注入澎湃动能。他们的足迹,印刻在实验室的彻夜灯火中;他们的身影,奔忙于田野车间与创新一线;他们的精神,如星辰般点亮荆楚创新的苍穹、熠熠生辉。
为弘扬科学家精神,展现科技工作者的时代风采,激励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勇担使命、再建新功,湖北省科协委托武汉科技报通过深度挖掘“荆楚科技工作者风采”的奋斗故事,以榜样之力传承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凝聚创新共识,谱写湖北科技自立自强的壮美篇章。
武汉科技报讯(记者 丁莹)“责任、使命,乐观、坚持”,这不仅是信念,更是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院长杨桂荣躬身力行的职业准则。三十余年来,她以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深耕不辍,在培养护理人才、推动科研创新与强化专业建设的道路上,谱写了精彩的篇章。
攻坚 “双高”,5年啃下“硬骨头”
2019年,国家“双高计划”护理专业群项目落地湖北职业技术学院,5年建设期需完成489项任务、165个绩效指标,难度之大可想而知。2021年3月全面负责护理学院工作的杨桂荣开启了“5+2”“白 + 黑”的工作模式,节假日、寒暑假成了奢望,疫情的冲击更让建设之路雪上加霜。但即便如此,身患腰椎间盘突出的她仍带领团队熬夜修改项目材料,协调解决软硬件难题。面对团队成员的抱怨、不理解,以及学校“只能前进、不能退缩”的要求,杨桂荣用自己的坚守带领大家不断攻坚克难,完成了一个个建设项目。
5年后,项目交出满意答卷,489项任务完成度100%,165个绩效指标达成163个,斩获 84项标志性成果。这份成绩的背后,是全校协同、奋力攻坚的结晶,是她和团队用科学规划化解难题,用执着精神突破困境的生动写照。
冲击国奖,43天磨百版材料
2022年春节,当家家户户沉浸在团圆喜悦中时,杨桂荣已带领团队闭关冲刺省级教学成果奖。1月25日,其主持的 “基于地域孝文化的护理专业群德育研究与实践” 项目获校级评审榜首,可距离2月19日的专家鉴定仅剩20余天。在缺乏教学成果奖申报经验和团队成员意见严重分歧的双重困境之下,她坚定信念,强压焦虑,梳理思路,从德育体系表述到实践案例筛选,通宵达旦,逐字逐句推敲,在鉴定会前完成了申报书、总结报告等全套资料。最终,该成果荣获湖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其 “‘爱心、孝心、仁心’三心合一”的德育体系,被全国20余所院校借鉴推广。
研发专利,解决临床痛点
作为外科护理领域的专家,杨桂荣一直秉承“护理科研不能脱离临床,要真正解决一线难题”的理念。工作之余经常与外科医生、护士、病患及家属交流。她发现患者携带引流袋活动时很不方便,容易脱落、渗漏;输液架移动不便,给患者行动带来困扰。于是她从日常生活的“便利玩意”中寻找灵感,把轻巧、灵活的设计融入护理器械,最终完成了“便携式引流袋固定装置”“穿戴式多功能输液架体” 等3项国家发明。
研发过程中,她曾遇到材料选择的难题 —— 既要轻便耐用,又要符合临床操作习惯。她带着方案走访医院,征求护士、患者意见,结合护理教学中积累的经验,反复调整结构设计。比如 “穿戴式多功能输液架体”,先后修改十余版,才确定既不影响患者活动,又能稳定固定输液瓶的方案。
如今,这些专利已逐步应用于临床,为患者减轻了不便,也为护理工作提质增效。而杨桂荣仍在探索:“未来还要结合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研发更多贴合临床需求的创新产品,让护理更有温度、更具效率”。
从教学一线到专业建设,从科研创新到人才培养,杨桂荣用三十载坚守诠释着护理教育者的初心,守护着人民生命健康。